中国最具传播影响力医院100
华西医院
省级医院传播力评价对象是位于直辖市、省会(首府)城市以及主要医学院附属综合医院。根据医院传播力指数体系的评价标准,2024年传播影响力排在前10位的医院中,北京比例最高,共13家;上海居第二位,共11家;广东省居第三位,为9家。北上广三个省区就占全国百强省级医院的三分之一。
省级医院传播力20强主要集中在8个省份,其中北京和上海占了半数以上。拥有两家医院的省份有:广东、湖北和浙江;拥有一家医院的有:湖南、江苏和四川。
图1 省级医院传播影响力TOP20
从微信公众号粉丝数看,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排在第一位,粉丝数达1150万;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,粉丝数都超过了600万。粉丝数最低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,为180万。
,
图2 省级医院TOP10微信公众号粉丝数(万)
华西医院利用新媒体开展健康传播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:
1.加强对健康科普的制度化管理
把科室健康科普工作的开展、科室二级新媒体平台的运营纳入目标责任制量化考核清单,与年终绩效分配挂钩;各科室均设置宣传委员、信息管理员、新闻通讯员,在量化考核和品牌宣传的驱动下,配合临床专家完成科普工作。
2.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科普平台
整体打造微信公众号、微博、视频号、知乎、今日头条、抖音、快手7大官方在线平台,各类平台总粉丝人数超过700万;鼓励临床医技科室建立二级自媒体平台,目前拥有二级平台164个,粉丝总人数近200万,形成了新媒体矩阵合力;提供占地1.1万平方米、教学资产达1.2亿元的华西临床技能中心,作为对公众开展科普宣传工作的场所;建设占地300平方米,设有设备齐全的多功能演播厅,用于科普视频录制;建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“科普中国共建基地”、成都市科普基地。
3.全员参与健康科普
组建科普专家团队,专家团队覆盖48个部门/科室,总人数超过400人,定期开展科普能力培训,医务人员健康科普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;从2018年起为参与科普创作的人员按照标准发放稿费;注重激发低年资医务人员和在读医学生参与健康科普创作的活力,青年科普创作及讲解团队成员已达百人。
4.强化健康科普的制度建设
制定《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/华西医院网络宣传阵地管理办法》,为科室健康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本遵循;通过扎实系统的培训,健康科普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;党支部在政治引领方面的职责明确,在健康科普内容生产传播过程中的底线意识得到强化。
二、创新“医学+宣传”科普创作模式
传统医学科普由于专家“单兵作战”往往难以生产系列作品,存在作品内容形式单一、科学性与传播性难以兼顾等情况,造成科普作品传播受限。对此,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创建了“医学+宣传”的科普创作模式,实现医学科学与大众传播有机结合。
医学专家撰写科普知识,传播专家结合大众传播特点进行二次创作。通过发挥传播专家在文案撰写、插画配图、格式编辑、小视频制作等方面的优势,有效弥补医学专家在内容形式创作中的不足。科普作品发布后,创作团队会针对传播阅读量、后台评论进行分析,讨论题目、内容、表情包对传播的贡献,并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相应反馈。
三、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健康科普品牌
华西医院建立了“华西医院辟谣小分队”健康科普品牌,围绕品牌整合各类科普推广渠道,实现科普作品由网文在线首发、小视频跟进、实体书籍结集出版、文创产品配合同步展开,形成“四位一体”的健康科普推广体系。
华西医院与四川电视台联合开办长期固定科普栏目《华西论健》;与四川报业集团《封面新闻》开办长期固定科普栏目《一周医讲,安有话说》;与《有来医生》开展科普小视频拍摄制作;与四川人民广播电台《好医生在线》栏目开展合作。
《华西论健》于2023年6月5日上星开播。数据显示,上星1年来,《华西论健》收视率持续提升。截至2024年6月3日,《华西论健》在中国视听大数据四川省网平均收视率0.670%,位列同时段 34 个地方卫视节目收视率第1位。抖音、微博话题等多次登上全国热搜,相关话题触达超10亿人次、总热度超3亿。《华西论健》每周一晚与受众准时见面,节目内容涵盖“大医生”类、健康科普类、医疗故事类、特殊节点类四大类型,关注社会热点、呈现医学科普常识,展现动人医患故事、聚焦医学科研动态等内容。
图3《华西论健》节目海报